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践
2020年度国家治理领域精彩观点归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0个观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界的重要任务。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认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把宏大愿景与阶段性目标规划结合起来,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破解许多难题,将会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越是这样,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只有大力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背景下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会提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等要求,体现了我国更加重视公平发展的目标导向,擘画出增进人民福祉的美好蓝图。

王京清:五中全会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的时代之答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的时代之答,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 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26日)


江金权: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现实。“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破解许多难题,将会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越是这样,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道理就在这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高原则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马克思说过:“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只有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党才能有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11日)


黄泰岩:五中全会体现更加公平的目标导向

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提出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同时,紧接着提出了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的要求。这体现了我国2035年人均GDP发展目标更加公平的目标导向。

一是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党中央强调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求进一步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强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和财产收入,这些要求和部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二是显著缩小收入差距。党中央提出在工作上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最大限度缩小收入差距,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根据到2035年显著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发展目标进行对标对表,如期完成更加公平的发展目标。三是建立更加公平的分配制度。除完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制度外,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三次分配是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形成扶弱济贫、热爱社会公益的道德风尚。——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4日)


刘尚希:物质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个维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从三个维度理解:第一个维度是物质的现代化;第二个维度是治理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制度的现代化;第三个维度是人的现代化,即更大程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物质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人的现代化,意味着要用新的发展原理来指导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原理是人本逻辑,这与传统发展经济学讲的资本逻辑有明显区别。在物质短缺、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情况下,需要重视资本逻辑,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要避免资本逻辑带来的发展畸形,就必须转向人本逻辑,即通过人自身的发展来实现整个国家的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11月第1期)

张占斌:从“六个新”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是新发展成就奠定了新征程的坚实基础。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这些成就谱写在中国大地上,是党和人民艰辛奋斗的成果,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二是新发展阶段揭示了我国所处的时代方位。新发展阶段的提出,表明我国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三是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引领。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在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的重要法宝。四是新发展目标描绘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建议》中提出了两个未来的发展目标,近期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远景目标规划了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景象。五是新发展变化给开创新局提供历史机遇。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六是新发展格局为构建双循环明确战略重点。全会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它构成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色,为展望2035年更长远的发展提供方向性引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学习时报》,2020年11月4日)

王昌林:五中全会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只有大力提高发展质量,才能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17日)

张来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建议》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实事求是地制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实事求是地作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判断,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事求是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重大任务进行部署,经过实践证明成功的举措和政策得到了重申和坚持,需要完善的举措和政策得到了完善,需要创新的举措和政策得到了创新,充分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巩固和拓展、坚持和创新有机统一,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唐任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增进人民福祉的美好蓝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思路和重要举措,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民生福祉新水平筑好了基,架好了梁,立好了台,作好了顶层设计,擘画了“十四五”时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人民福祉的壮丽蓝图。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20多次提到“人民”,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将成为贯穿“十四五”时期的一条主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人民福祉将提升到新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日报》,2020年11月2日)

曹普:把宏大愿景与阶段性目标规划结合起来
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有两个重要视角。第一个视角,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视角。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来的全部奋斗,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开好局,就如何走好“大跨越”的第一步进行顶层战略谋划,这对于做好未来5年的工作,推动更长远发展,为全面建设、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第二个视角,是五年规划的视角。要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提出“三步走”“两个一百年”这样的战略目标,更需要步步为营,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阶段性规划并扎实推进。中国把阶段性规划与国家发展中长期远景目标结合起来,并在很多方面有新的创造,这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国家因政党轮替而频繁出现的“短视政治”,成为“中国之制”的一大优势和“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学习时报》,2020年11月4日)

邓纯东:“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必然会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
“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历史性影响,也必然会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首先,“十四五”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国力基础。其次,“十四五”规划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现代化经济体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最后,“十四五”规划为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提供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这不仅能够使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也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度前提,更能够为我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重要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人民论坛》,2020年11月上)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907
网址:www.shzl.org.cn     邮箱:zgshzlyjh@shzl.org.cn   电话:010-65123357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shzl.org.cn.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京ICP备20003282号-1